股指期货长假指引
1 上周市场回顾
上周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分化态势,欧美市场与亚洲市场表现各异。美股在连续三日下跌后迎来反弹,道指周涨0.65%,标普500指数周涨0.59%,纳指周涨0.44%。尽管如此,本周美股仍录得跌幅,标普500和纳指均出现四周来首次周线下跌。美国8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2.7%,环比上涨0.3%,均符合市场预期,缓解了投资者对通胀压力的担忧。美联储近期重启隔夜回购操作,连续七天释放流动性,规模达1000亿美元,这一举措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显示美联储对市场流动性的高度关注。
与美股相比,港股和A股市场本周表现相对疲软。恒生指数本周累计下跌417点,跌幅1.57%,三周连升纪录中断。恒指周五收报26128点,下跌356点,盘中一度跌破26000点整数关口。市场关注美国减息幅度或未如预期,加上A股回吐,导致市场情绪偏谨慎。板块方面,科技股领跌,小米集团在发布新机后股价回吐8%,阿里巴巴下跌3.1%。相反,资金流向金融股避险,恒生银行逆市上涨3.2%,农业银行和中银香港分别上涨1.3%和1.1%。
南下资金继续通过港股通净买入A股,周五净买入金额达105.4亿元,虽略低于上日的110.45亿元,但仍维持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对阿里巴巴的净买入由上日的46.31亿元减少至24.12亿元,显示投资者对部分科技股短期走势转为谨慎。整体市场气氛未算悲观,全日上升股份占711只,下跌股份1095只,多头仍有一定抵抗力量。
2 宏观环境分析
2.1 政策面因素
十四五规划与四中全会预期:10月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备受市场关注,会议将聚焦"十五五"规划,为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定调。根据"十四五"规划的经验,科技前沿领域仍将是重点攻关方向,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方向有望继续成为市场焦点。历史经验表明,五年规划的确立往往带来相关产业的估值重构,特别是在政策资源倾斜的领域。当前市场处于"慢牛"格局中,指数整体风险可控,结构性机会将围绕科技成长主线展开。
文旅消费政策助力内需复苏: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共计8天,叠加更加灵活的前后"拼假"策略,催生更为活跃的消费窗口。各地积极响应"文旅消费季"政策,推出系列惠民措施。根据文旅部官网,各地将在"消费月"期间发放超4.8亿元的消费补贴。如广东省9月12日至11月20日开展惠民补贴,预计发放总额2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北京市计划9-10月发放总规模300万的主题消费券。这些措施将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带动假日消费扩容提质。
监管政策趋严:近期市场对量化交易、游资账户的监管加强,可能导致题材股快速退潮。部分高估值个股若业绩无法匹配估值,可能面临调整压力。
2.2 资金面因素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美联储已于9月开启2025年首次降息,预计10月的议息会议再次预防式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较高。若美联储再次降息,将进一步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利好成长股表现。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趋势可能推升中国资产估值。中美利差收窄环境下,外资回流可能性增加,对A股和港股形成支撑。
国内流动性维持宽松:市场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居民存款继续流向权益市场,7-8月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合计超过3万亿元。央行近期也通过多种工具注入流动性,维持市场资金面平稳。北向资金近期呈现波动状态,但整体仍保持净流入态势。
南下资金持续活跃:尽管临近长假,南下资金仍维持净流入态势,本周净流入金额超过100亿元。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为港股市场提供支撑,也反映内地投资者对港股低估值资产的青睐。重点关注南下资金在金融股与科技股之间的配置变化。
2.3 基本面因素
经济数据波浪式复苏:8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继续维持负值,但绝对值呈现收敛态势。经济呈现波浪式复苏特点,全年GDP增长目标完成是大概率事件。10月是三季报披露期,但三季报的指引作用有限。目前科创板预喜率仅48%,AI应用端业绩普遍低于预期。
国庆消费数据前瞻:2025年国庆期间我国航班总量预计达13.9万班次,同增5.7%,其中国际航班恢复至2019年的94%。日均旅客运输量224.7万人次,同增6.4%。年轻群体催生新玩法、新潮流,00后年轻游客预订占比62%,文物游、国门游、民族妆造体验等掀起新潮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人均消费金额有望提升。
产业升级趋势明显: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是中长期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当前国产化率仅20-30%,美日荷出口管制升级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AI算力是当前确定性最强的投资机会,北美云厂商资本开支强劲,国产算力正形成从产业突破到业绩兑现的闭环。
4 国庆后走势情景模拟
国庆长假期间市场闭市时间较长,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容易导致节后出现极端行情。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及潜在影响因素,我们对国庆后股指期货走势进行三种情景的模拟分析。
4.1 情景一:乐观情景
触发条件:长假期间国内外无重大利空消息,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信号,国内"十五五"规划政策超预期,三季报预告整体向好。
市场表现:节后首日股指大幅高开,沪深300指数突破3950点阻力位,成交量显著放大。市场风险偏好快速提升,科技成长股领涨,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跟进。北上资金单日净流入超100亿元,机构加仓意愿强烈。各期指合约基差走强,市场情绪转向乐观。
板块轮动:科技主线(半导体、AI算力、华为产业链)率先启动,带动中小盘股活跃度提升。随后券商板块发力,推动指数加速上行。消费板块在国庆数据向好刺激下补涨,市场形成全面做多氛围。
持续时间:乐观情绪有望延续至10月中旬,直至四中全会召开前后。若政策力度超预期,市场可能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4.2 情景二:中性情景
触发条件:长假期间国内外消息面平淡,美联储政策符合预期,国内政策未有超预期表现,三季报业绩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市场表现:节后市场平稳开盘,指数在现有区间内震荡整理。多空双方力量相对均衡,市场等待新的催化因素。成交量温和放大,结构性行情为主。
板块轮动:市场围绕三季报预喜板块展开布局,业绩确定性高的消费、医药板块防御性凸显。科技板块内部分化,业绩超预期的细分领域龙头走强,而概念炒作个股持续调整。金融股表现平稳,对指数形成支撑。
持续时间:震荡格局可能延续至10月下旬,待三季报密集披露期结束和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明确后,市场再选择方向。
4.3 情景三:悲观情景
触发条件:长假期间海外市场大幅调整,地缘政治风险升温,中美关系出现新摩擦,国内经济数据不及预期,三季报暴雷公司增多。
市场表现:节后首日指数低开低走,避险情绪升温。成交量放大但指数下跌,资金流出明显。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超50亿元,机构降低仓位应对不确定性。
板块轮动:防御性板块(公用事业、必选消费)相对抗跌,科技股、周期股调整幅度较大。高估值个股面临较大抛压,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下降。券商股下跌加剧市场悲观情绪,权重股护盘行动可能出现。
持续时间:调整可能持续1-2周,直至市场估值回归合理水平,政策利好出台或外部环境改善。急跌后往往会出现技术性反弹,但反转需要更多积极因素配合。
5 后市展望
股指期货下周短期展望:
IH2512:关注下方2900点整数关口支撑情况与上方3000-3010一带的压力情况。
IF2512:短期验证4460点整数支撑,若失守则看4450点一带支撑;上方关注4600点整数关口压力。
IC2512:6870点在一带存在支撑,上方首先关注对7300点一带的冲击,若成功突破则价格中枢顺势上移。
IM2512:下方关注7130点的支撑,上方7400点存在压力。
6 结论
综合来看,国庆长假后股指期货市场预计将呈现先震荡后选择方向的走势。10月市场处于政策密集期、三季报验证期和外部事件敏感期三重因素交织的环境。四中全会与"十五五"规划定调、美联储议息会议、三季报业绩验证以及中美关系动态将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
从时间节点看,10月上旬市场可能延续节前震荡格局,中下旬随着政策明朗和三季报披露,市场方向将逐步清晰。若政策力度超预期,市场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若业绩验证不及预期,市场可能继续震荡调整。
最后,提醒投资者关注长假期间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如地缘政治冲突、海外市场剧烈波动等。节前适当控制仓位,留足现金,以便节后灵活应对。理性投资,保持耐心,为四季度投资布局做好准备。
后期关注要点:
1. 四中全会关于"十五五"规划的具体表述和政策导向
2. 美联储10月议息会议结果及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指引
3. 三季报业绩披露情况,特别是科技股业绩兑现程度
4. 中美关系动态,特别是10月APEC会议中美元首会晤可能性
5. 国庆假期消费数据及其对经济复苏的指示意义
【备注:想法仅供学习交流,敬请指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