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玉米调研报告
调研总结
国产玉米情况及未来观点
市场分析
作为国内玉米的重要产区,东北地区每年的玉米产量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本年度新季玉米在春播阶段由于积温偏低,因此导致播种时间向后推迟半个月左右,随后部分产区又遭受了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引发了市场对于新季玉米产量的担忧。目前本年度玉米的生长阶段已经接近尾声,本次调研我们走访了吉林和黑龙江的多个产区,探寻新季玉米的产量及成本情况。
经调研走访发现,虽然本年度玉米种植初期遭受了低温和一定的灾害影响,但由于进入7、8月份后整体气温偏高,前期积温偏低的问题得以改善,目前玉米生长情况已经好于历史同期,由于目前距离最终收获定产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仍有可能出现天气问题对最终玉米产量造成一定影响,后续需持续关注产区天气情况,在后期天气条件支持的情况下,预计今年东北地区玉米的增产幅度可能在5%左右。从单产情况来看,各地区情况不尽相同,高单产地区能达到1.1-1.2吨/亩,调研地区平均单产约在0.8吨/亩左右。由于国内大豆进口需求更高,近年来国内大豆种植补贴政策明显高于玉米,但是东北地区玉米的种植面积并未发生明显减少,叠加单产的提升,整体玉米产量或仍有增加。从种地成本上来看,由于各地区地区不同,因此出现些许差异,吉林地区地租并未发生明显变化,黑龙江部分地区地租下降100元/吨左右,叠加本年度种子、化肥成本的小幅下降,因此整体种植成本较去年平均低100元/吨左右,今年黑龙江地区的到港成本约在2050元/吨。从整体上来看,由于调研时间距新季玉米上市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天气端仍有可能产生变数对最终的产量情况造成影响,后续需持续关注。但结合前期较为良好的生长情况,在理想情况下,预计新季国内玉米将会维持丰产格局。由于产量的预期向好和部分地区种植成本的下降,今年的预期开秤价格环比去年有所下降,经调研了解,今年的预期开秤价格在0.75-0.76元/斤,但较低的预期开秤价格并不意味着未来新季玉米上市后确定按此价格收购。旧作玉米在去年上市时间点由于含水量及毒素偏高,叠加去年冬季气温下降缓慢,粮农难以储存,急于出货,集中上市导致卖压较大,贸易商压价收购造成了价格的大幅下跌。本年度如果玉米情况正常且气温配合,粮农在能够正常储存的情况下,在价格低于心理预期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惜售的情况,贸易商去年利润丰厚,在存在刚性需求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提价抢收的情况,因此开秤价以及后续的价格走势仍待持续关注。本年度玉米进口明显减少,旧作玉米也出现小幅的减产,但在其它替代品的补充下并未出现明显的供应紧缺情况,因此可见减少的进口玉米并未对整体玉米市场供应造成太大影响,如果本年度玉米实现丰产,预计中长期玉米价格重心或仍将有所下移。未来仍需重点关注玉米产区的天气情况以及国内政策端的变化情况。
● 华泰期货已经发布的农产品专题报告20250901:《东北玉米调研报告》。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