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逻辑:

宏观压制与淡季弱需博弈,低库存支撑下铝价高位震荡

一、成本支撑与溢价空间的动态平衡

在成本锚定与利润传导方面,7 月氧化铝价格强势反弹至 3200 元 / 吨的关键位置,主要原因在于几内亚铝土矿出口因道路封锁受阻,同时国内 “反内卷” 政策催化了落后产能退出的预期,这为电解铝提供了刚性的成本支撑。不过,氧化铝供应过剩的格局并未改变,国内产能仍在稳步增长,叠加电解铝下游处于淡季,提价空间受到压制,冶炼利润被压缩至 1200-1500 元 / 吨区间,较 6 月收窄约 8%。

内外盘价差与汇率联动呈现出复杂态势。美元指数强势攀升至 100.25,创下两个月以来的新高,这一走势压制伦铝价格跌至 2562 美元 / 吨,其中 7 月 31 日单日跌幅达到 1.74%;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承压贬值,使得沪铝相对伦铝的溢价率扩大,但国内现货贴水同步有所走阔,这一现象反映出内需疲软的态势抵消了汇率带来的传导效应。

二、宏观压制、产业矛盾与资金情绪的 “三重拉锯”

宏观层面呈现海外鹰派狙击与国内政策托底的对比。美联储在 7 月 FOMC 会议上维持利率不变,鲍威尔的表态削弱了市场对 9 月降息的预期,理事沃勒等人公开反对保守立场,内部矛盾加剧引发了市场对流动性收紧的担忧。全球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特朗普对韩日欧加征收的 15%-35% 关税于 8 月 1 日正式生效,抬升了铝材出口的成本风险;国内方面,专项债发力对冲地产疲软,1-5 月专项债同比增长,但政策传导存在滞后,导致制造业 PMI 连续 4 个月萎缩,7 月为 49.3%。

产业面呈现淡季累库与低库存并存的悖论。供应端边际增量显现,广西铝厂技改(5 万吨产能起槽)、云南置换项目投产推动运行产能处于高位,但长期仍受制于节能降碳政策。需求端则出现结构性走弱,光伏组件抢装在 5 月装机同比大幅增长后回落,铝棒加工费跌至低位;汽车、家电行业 “前高后低” 效应显现,7 月排产环比下降;出口方面,6 月数据显示同比有所下滑,新关税的施压进一步抑制了外需。库存矛盾尤为突出,社会库存连续五周累库,但绝对量仍处于近三年低位;LME 库存创下四个月新高至 46.3 万吨,注销仓单比例低迷则暗示海外需求疲软。

资金情绪上,市场呈现多空减仓下的震荡信号。沪铝主力 2509 合约持仓量月环比下降 ,多空双方同步减仓且空头减幅更大,反映出市场在宏观不确定性下选择离场观望;技术面上,20300 元 / 吨支撑位多次验证有效。

三、市场表现:期现分化与产业链 “冷热不均”

期货市场呈现高位回撤中的韧性。沪铝主力 2509 合约 7 月均值为 20621 元 / 吨,8 月初降至 20480 元 / 吨,小于铜锌等金属,凸显出低库存支撑下的抗跌性。逼仓风险有所消退,期货仓单降至 4.9 万吨,月减 4.1%,但现货贴水扩大抑制了挤仓动力。

现货与下游则由淡季特征主导。长江现货 A00 铝价 7 月从 20838 元 / 吨降至 20580 元 / 吨,月跌 1.07%,贴水从升水 10 元转为贴水 30 元,下游仅维持刚需采购。铝加工行业呈现 “冰火两重天” 的景象,电力板块受益于基建投资,电网用铝增长 15%;而建筑型材订单骤降 30%,光伏铝边框企业开工率跌破 60%。

四、后市展望:8 月震荡中枢下移,等待政策与需求共振

价格路径推演显示,8 月铝价震荡中枢或下移,需等待政策与需求共振。短期(8 月上中旬)主力合约2509预计在 20150-21100 元 / 吨区间震荡,若美元指数站稳 100 关口,铝价或下探 20000 元心理支撑;若国内第三批 “以旧换新” 补贴落地,可能反弹至 21000 元。中期(8 月下旬)需关注美联储 9 月降息预期变化及国内地产纾困政策,若美通胀数据降温,铝价有望突破 21000 元;若累库持续至 55 万吨上方,则可能下破 20000 元。

操作策略上,单边交易可在区间内高抛低吸,20900 元上方空单入场,20200 元下方轻仓试多,止损参考 ±150 元;产业套保方面,冶炼厂可在 20500 元以上加大卖保比例,加工企业逢贴水扩大点价备货;跨品种套利可选择多铝空锌(基于基本面强弱分化)以及多沪铝空伦铝(依托人民币贬值与内需政策支撑)。

五、风险提示

上行风险主要包括几内亚铝土矿断供升级引发成本坍塌预期逆转,以及国内突击发放新能源车补贴拉动汽车用铝需求。下行风险则有 LME 库存突破 50 万吨触发隐性库存抛售,以及特朗普对华铝材加征关税的风险升温(当前税率未变)。

【备注:想法仅供学习交流,敬请指正!】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